技術與咨詢→
電能計量裝置常見差錯及分析
1 資產卡的各種參數不完整
按說,380/220V、3×80(120)A三相四元件有功電能表在名牌上均應注明"kW·h×10"字樣,但我們在檢查某供電企業"三卡一帳"(抄表卡、業務卡、電表資產卡、大用戶電費臺帳)時,發現所查的22張電表資產卡中,有6張沒有注明"×10"字樣。須知"×10"注明與否至關重要,否則,結算電費時就會少算9倍電量。發現后,我們要求有關人員立即補上,并對已裝出的同一規范的電能表的"三卡一帳"全部核對一遍,預防了差錯的發生。
電費的結算要經過抄表、核算、開票、收費等多道環節,而正確的結算必須要憑完整、可靠的原始記錄才能做到應收必收。因此,作為電力營銷人員,一定要注意相關數值的完整和正確。
2 停用電壓互感器時,容易漏計電量
某廠由10kV專線供電。某月抄表發現該廠用電量明顯偏小。檢查變電所后發現該廠計量裝置無誤,再檢查翻閱變電所運行日志時,才發現該月變電所有檢修,曾兩次停運公用電壓互感器,造成計費高壓電能表失壓停走而少計電量。運行日志只記錄停運時間,而當時該廠線路上用電負荷沒有記錄。幸好該廠用電較有規律,根據當時兩次停運電壓互感器時間和從用戶受電端變電所查詢的用電負荷,經向用戶說明情況后,補回了電量。
此事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
(1) 發現用電量有重大變化,而裝置接線無誤,要查閱變電所運行日志。因為計量失準,二次電壓回路造成的原因居多,如電壓互感器臨時停運,一次、二次熔絲熔斷或接觸不良造成電能表缺相運行等。
(2) 大型變電所電能表集中裝在計量柜中,要注意二次線壓降是否超標。由于二次電壓回路線路長、線徑細、負載重、有普遍超標現象。
3 對中性線安裝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極易燒壞電表
某縣供電企業"一戶一表"改造時,曾發生一起燒壞單相電子式電能表事件。
某新建六幢六層樓居民住宅樓群,共裝表216只。裝出半個月后,現場核對戶名時,發現第一幢1-3單元3只集中裝表箱內的36只表中24只有燒表現象。經拆開檢查,表內壓敏電阻已嚴重炭化(不是短路擊穿)。其他零部件均完好無損。該小區其他樓區同一制造廠的180只表仍運行正常。
經認真分析,找出了原因:
(1) 每個單元表箱內,裝有12只表,均系三相四線供電,箱內表多線多,布線紊亂。公共中性線聯接缺少足夠容量的緊固。由于家電日益普及和居民用電三相不平衡,加上中性線裝置不符合要求,引起中性點位移,相電壓升高。
(2) 由于國產電子表仍在試制階段,表內MY471扁圓型壓敏電阻耐壓及熱功率偏小(交流300V、熱功率0.6W)。
(3) 尚有5只表未燒壓敏電阻,據制造廠介紹零部件進貨批號不同,產品也有較大的離散性。
這也就告訴我們:
目前各地"一戶一表"改造發展很快,供電部門來不及安裝,大都請社會電工和農電工施工。而這些同志受業務水平的限制,對集中裝表的工藝要求,中性線安裝的重要性普遍認識不足。另外,必須要求制造廠家根據運行條件,選用耐壓和熱功率較高又符合過電壓保護作用的壓敏電阻。
|